歡迎參觀我的賣場

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心型系列:花草風立體鏤雕戒指


清新的花草風,宛如夏日清晨的森林裡,微風輕輕送來的芬多精,輕啜一杯花茶,一身的疲憊也就隨著花瓣飄灑呀飄灑呀飄灑了一地;配戴在優雅的指間,只要輕輕的撩起飄逸的秀髮,就散發出優雅的光澤與柔亮的髮絲相互輝映;在端起咖啡杯之際,就悄悄的訴說起一段美麗的際遇是啊!那是一枚不捨的收藏啊……

心型系列:蝴蝶紋立體鏤空垂墜式耳環









心型立體鏤空,一向是經典的造型,其柔美的圓弧線條,拉出獨特的蝴蝶紋飾,更顯得細緻優雅,搭配上橄欖形的耳鉤,特別能夠顯現女性頸項間的曲線之美;簡單的搭配一襲剪裁雅致的素色洋裝,就能夠突出非凡的品味,就算休閒時,也不用擔心,隨意搭配T恤與牛仔褲,一樣散發出獨特搶眼的韻味,更可以輕鬆搭配流行的民俗風服飾,百搭又時尚,經典不退流行,是您的珠寶盒裡不應錯過的精品。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陶伯館「2011甕藏春之梅」

陶博館愈來愈多元化了,現在除了「2011甕藏春之梅」活動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外,生活好美麗文化商品概念店也悄悄地進駐設計師,天天在現場教導民眾利用軟蠟來製作屬於自己的銀飾!

苗族银饰-苗族女人离不开的穿戴



  说到贵州苗族,他们身上华丽的银饰就不能不提,特别是苗家姑娘的盛装,从头到脚,重达十多公斤的、手工制作的、精美的银饰把姑娘打扮得绚烂夺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银饰就是苗族穿在身上的民族文化、穿在身上的史书,是苗族最喜爱的装饰品。
  因为苗族人对银饰的偏爱,苗族的各个村寨中,都有银匠的踪迹,他们用最古老的方法,最简单的工具,打造出最精美的银饰。仅黔东南境内,以家庭为作坊的银匠户便成百上千,从事银饰加工的人更是难以计数。家庭作坊多数为师徒传袭父子组合,也有夫唱妇随的夫妻组合。苗族银匠们一般都在家承接加工银饰,客户就是本支系的人,在以前还存在着不少挑担外出招揽生意的银匠,每人都有自己的专门路线,并不局限只为本支系或本民族加工,对沿途数百里其他分支或民族的银饰款式都了然在胸,加工起来亦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今天,由于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这样挑担外出招揽生意的银匠已经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以霄山大沟乡的控拜、麻料、马高为代表的银匠村的出现。银匠村中数百户人家,一般80%以上以银饰加工为副业。农闲时节,村寨之中叮当之声不绝于耳,炭火炉烟荡然于户,一派繁忙景象。银匠村中的银饰加工更具规模性,他们制作的银饰已经走出寨门,远销各地,成为了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苗族银饰工艺流程很复杂,一件银饰多的要经过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银饰造型本身对银匠的手工技术要求极严,非个中高手很难完成。
  除了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里手,在造型设计上苗族银匠也堪称高手。苗族银匠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他们根据本系的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对细节或局部的刻画注重推陈出新工艺上的精益求精,使苗族银饰日臻完美。
  苗族女性饰银,爱其洁白,珍其无暇。因此,苗族银匠除了加工银饰,还要负责给银饰除污去垢,俗称"洗银"。他们给银饰涂上珊砂水,用木炭火烧去附着在银饰上的氧化层,然后放迸紫铜锅里的明矾水中烧煮,经清水洗净,再用铜刷清理,银饰即光亮如新。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有的地方还有脚饰。其种类之丰富不能不让人赞叹。
  苗族银饰种类不仅繁多,在佩戴这些银饰时,以大以重为美是很重要的讲究,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证。黎平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耳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肩;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服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是很平常的打扮。以多为富使得姑娘们常常穿戴齐全去比富”,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部件即有数百之多,重叠繁复,呈现出一种繁缚之美。苗族银饰追求大、重、多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家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苗族银饰的发展速度更为空前。明代郭子章的《黔记》卷五九和翟九思的《万历武功录》卷六,就有黔东和黔中苗族以银环、银圈饰耳的记载。

銀飾歷史

人類使用銀的歷史可以追朔到西元前三千年,在西南亞一代的兩河流域文明堳K發現了有銀制的器皿。十五、六世紀歐洲人發現了新大陸,英國人自北美運回了大量的貴金屬,加上英國本身在制銀的技術上大為改進,因此英國此時期成為銀器品的重鎮,而同一時期的西班牙由於本國的即生產白銀加上在南美殖民地如墨西哥、玻利維亞和秘魯都有龐大的銀沙礦,這也使得西班牙佔有銀器市場的重要一席之地。到了二十世紀,義大利脫穎而出反而成為了世界銀製品製造業的領導者,九零年代義大利每年平均加工約上千噸的白銀,而其中約有百分之六十是用於出口。
天然的銀礦通常呈礦塊和晶粒的塊狀,但也可能呈生硬的樹枝狀集合體。剛剛出土或者新近拋光的銀特別明亮,閃耀著銀白色的金屬光澤;但曝露在空氣中,很快會產生一層黑色的氧化物,使其表面失去光澤.除此之外,本身硬度不高,無法以純質形式製作珠寶,而常與其他金屬合鑄,或在表面覆以黃金。自古希臘時代起就一直被人們使用的洋銀,即金與銀的合金,只含20-25%的銀。標準純銀含92.5%,或更高比例的純銀(通常有些銅)。這兩種合金都被用作界定銀含量的標準。
大部分銀是開採鉛礦的副產品,它還經常與銅伴生。世界上銀的主要開採地在南美、美國、澳洲和前蘇聯。最大的單產銀國家屬墨西哥,大約自1500年起就一直開採至今。產狀為纏繞金屬絲狀的上品天然銀則產于挪威的康斯堡。
在英語媞棡為Silver為「白色光輝」之意,語源自Silubr 另外,銀的元素記號AgL歐語的arg所衍生出來,並自拉丁語的argentum所取出來的。拉丁語所衍生出來的法語及義大利語各稱之為argentargento
關於銀的幾個基本常識:
1.白銀為貴金屬之一,符號Ag,民間廣為流傳,曾一度作為貨幣流通。白銀為銀白色,相對密
10.49,熔點(961℃)。容易冶煉,硬度2.5,延展性強,不溶於堿和大部分有機酸,
易溶於硝酸及熱硫酸,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化合後變成褐色Ag2S,古代即開始用於製作首
飾,價格中等,通常鑲不太貴重的寶石。
2.白銀的成色,用千分數表示。
足銀:含銀不小於990‰,印記為足銀或S990、銀990
925銀:含銀不小於925‰,印記為S925或銀925
1851年蒂芬尼推出第一套含銀千分之九百二十五的銀器
後,925銀便成為市場中銀飾的主力,由於加入了75%
的銅,銀的硬度和光澤都有所改善。

3.工藝銀:
泰國銀:經過燒蘭工藝處理的銀首飾。
烏銀:在白銀首飾上用AgPbS的混合物覆蓋,熔化後形成
玻璃態覆蓋層,產生特殊黑色與白銀形成鮮明質感,色澤
對比強,硬度相對增加。
4.銀的保健作用:白銀有殺菌作用,用銀餐具食物不易發酵
變酸;銀化合物可冶療燒傷包敷傷口;銀筷子可檢測食物
中含硫的毒劑。



電子型錄